一个人与一座城,上海与吴昌硕互相成就。为纪念一代艺术巨擘吴昌硕诞辰180周年,12月31日起,中华艺术宫推出“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

展览现场,近180件精品力作、逾1500平方米展示面积,首度聚焦吴昌硕1912年至1927年定居上海的15年,再现吴昌硕与上海的良缘佳话。本次展览也是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吴昌硕艺术展。

展览现场

改“住”为“驻”,从客居上海到入驻上海

1912年,吴昌硕弃名“俊卿”,以字“昌硕”行世,自刻印“吴昌硕壬子岁以字行”,并于五月正式定居上海。他以其核心凝聚力、艺术引领力和社会号召力,结社契盟、主导艺事、关注文苑,从一位艺术大师转身成为一代海派书画领袖。

1913年,吴昌硕入住闸北山西北路吉庆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人生最后的14年。展览现场,吴昌硕曾孙吴越告诉记者,“在这里,吴昌硕培养出齐白石、梅兰芳、沙孟海、潘天寿、刘海粟、王一亭等学生,每一个名字都在之后的艺术史上熠熠生辉。”

吴昌硕入住的吉庆里,日后走出了“缶庐三杰”陈师曾、潘天寿、沙孟海及一个书画大师团队:陈半丁、赵云壑、赵古泥、王个簃、钱瘦铁、诸乐三、诸闻韵等,还有日本弟子,也属大师级的河井仙郎、长尾甲等。受其艺术影响与笔墨启迪的还有:王一亭、齐白石、刘海粟、朱复戡、高剑父、梅兰芳等。“海派书画正是随着吴昌硕定居上海,出现了一个大师荟萃、群贤毕至、精英辈出的鼎盛期,开拓了海派书画的从艺地图,从老城厢扩展至整个大都市,成为上海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文化现象。”大展学术总策划王琪森说。

展览现场 “去驻随缘室匾” 李君娜摄

有意思的是,展览现场,还展出了吴昌硕所题的“去驻随缘室”。“去住且随缘室”是吴昌硕于1886年夏客居上海所题的斋,表明了吴昌硕是以一种试探的心情来上海从艺的随缘心态。1887年岁暮,吴昌硕举家迁上海时,他又自署为“去住随缘室”。尽管仅少了一个“且”字,但却表明了吴“移家海上”“住”的真实愿望。然而窘迫的现实又使他将家迁回姑苏。直到1912年5月,吴昌硕正式定居上海时,题匾为“去驻随缘室”,改“住”为“驻”。

吴昌硕罕见作品亮相

展览以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具有编年史意义的1912年作为开端,在逾15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中汇集吴昌硕本人的诗书画印等精品140余件,鲜明地反映了其“由金石入书画”的金石笔意、“破古法”而“出己意”的开拓气度、高古质朴的艺术追求。展览以扎实的学术研究为底色,齐集吴昌硕精彩力作和翔实的文献史料。

步入展厅,随处可见吴昌硕画作中的“上海元素”。他画的“浦东芍药图”前,不少人驻足欣赏。1886年,吴昌硕任浦东牙厘局(税务)典吏,当时浦东的一些花农擅长培植芍药花,每到谷雨之后,姹紫红的芍药花开得端庄俏美而多姿多彩,更有高手将芍药嫁接于牡丹,使花朵更大更艳,更显富丽堂皇。吴昌硕见后十分喜欢,作了一幅芍药花图,并欣然题款。

展览现场 李君娜摄

吴昌硕分别创作于中年和老年时的《灯梅图》和《红桃图》并列展出。前者借一灯一梅寄托文人情趣,技法上将金石笔意融入绘画;后者代表吴昌硕在海上艺坛取得的累累硕果,他大胆使用西洋红的鲜艳色彩,融合古今,使画作既有文人画的气息,又符合民间审美的情趣。

展览现场 李君娜摄

本次大展作品不仅体量规模近年罕见,更不乏鲜少外借展出、难得“合体”展出的珍贵作品。例如,南通市个簃艺术馆馆藏吴昌硕临原始石鼓文《临石鼓全形十条屏》鲜少外借,非常吸睛;两方来自不同藏家的《美意延年》印章也在本次展览中首度“合体”展出;而吴昌硕与任伯年、王一亭合作跨度长达21年最终成画的《缶翁行看子》更是必看珍品之一。

《四时花卉条屏》

此外,《四时花卉条屏》以四季代表花卉牡丹、芭蕉、秋菊、腊梅入画,冷暖调子对比强烈,既独立成作,又相得益彰,颇具意趣。吴昌硕是大写意花鸟画的一代宗师,他偶然涉笔的山水画更是件件精品,稀缺山水题材《山水图》也在展出之列,纵笔驰骋,洒脱非凡。

吴昌硕 “缶翁”印

吴昌硕的篆刻精品在本次大展中得以集中呈现,超50件精品涵盖其艺术生涯中的重要篆刻作品,堪称展览另一大亮点。其中包括代表吴昌硕早年初涉印坛探索摹仿的《“武陵人”印》,舒展清丽的线条与其后期印风形成鲜明对比;朱文印“明月前身”则是缶翁66岁时怀念原配夫人所刻;“缶翁”印则是吴昌硕74岁之作,书写意味浓厚。此外,展览还带来吴昌硕不同书体的书法作品,长诗《五卅祭》是其为“五卅惨案”声援罢工、表达反帝爱国时连夜挥毫所就,极具家国情怀。

展览还展出了陈宝琛、陈三立等8位士大夫群体及陈师曾、潘天寿、沙孟海等缶门弟子、友人的作品近40件。堪称豪华的作品阵容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展览现场

“五大现象”再现吴昌硕与上海的良缘佳话

策展团队通过五大展览板块的翔实叙事,向观众进一步展现了近代上海工商业现代化城市的转型过程中,艺术功能的重要转变,呈现以吴昌硕为核心的重要文化“五大现象”:除了代表吴昌硕从艺术大师成为一代海派书画领袖的“1912现象”,还有来到上海后实现暮年变法的“金石精神现象”、入住吉庆里成为培养艺术大师团队摇篮的“吉庆里现象”、“润格经济现象”、以及以吴昌硕为艺界领袖的“家国情怀现象”。

这些贯穿展览始终的“现象”,不仅是吴昌硕个人身份的嬗变,更是他与上海这座城市之间相互成就发展的一段佳话。

值得一提的是,1912年吴昌硕定居上海后,具有鲜明经济意识的他作为主要推手,使海派书画市场经济迅速构建,润格飙升,连鲁迅也感叹吴昌硕的“润格如是之贵”。这不仅使海派书画家的创作条件及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而且为一个城市整体的文化发展提供了经济推动力与从艺保障性。

吴昌硕在1914年有一本记载全年销售书画的账本《笔墨生涯》,为了解、研究海派书画家的经济形态和从艺生活,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城市经济样本和市场经销实录。

展览现场

大展学术主持陈翔说:“回顾吴昌硕为海派大文化圈的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和高迈建树,为我们在新时代下形成更好的社会文化生态,提供了精神力量和创新启发。”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近年来持续深耕展览品牌‘何谓海派’系列,通过举办‘历史的星空’、‘历史的星辰’、‘历史的星光’等展全面梳理回顾海派艺术发展成果,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彰显海派文化内涵。在今年已推出的海派艺术家个案研究展‘海上奇峰——吴湖帆诞辰130周年艺术大展’的基础上,本次重磅推出‘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年艺术大展’,正是希望继续为观众展开一幅海上艺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延绵不绝的城市文脉。”

“海上明月——纪念吴昌硕诞辰180周年艺术大展”将开放至2025年3月31日。展览期间,还将围绕展览主题内容持续策划推出丰富的专题讲座、艺术家导赏、绘画工作坊等活动,带领观众领略海上巨擘的艺术魅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